和其他许许多多关注、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者一样,冯中越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走出困境——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》一书中,也试图回答国企怎么了、国企改革的出路何在这些问题。在简短地回顾了国企改革20年来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之后,作者着重分析了国有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境:经济效益低下,债务负担沉重,经营管理不善,然后,他把主要笔墨放在了寻找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和相应的对策上。
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重点中的重点,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,冯先生称之为:“投入成本最大,但产出一直并不理想”。因此,从1997年开始大力推进的国企改革对于中国整个的改革开放事业极为关健。
冯中越一直关注着国企改革的“成本”问题。改革成本本来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概念,他在此借用,提出了自己的“国企改革成本分摊机制”。
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,本应由国家或全社会承担的改革成本却主要分摊给了国有企业,同时又对非国有企业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。例如,在1994年实行新税制前,国家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长期实行差别税率,这原本是为了鼓励发展外资和乡镇企业,建立市场经济下多种经济成分的竞争主体,但“却制造了一个不平等的市场环境,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,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大降低”。此外,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,新税制和新机制的实施,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成本,加大了国企的亏损。
冯中越设想建立一个改革成本的分摊机制,其主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,政府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担改革成本,在改革措施的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中,即社会主体的利益调整过程中,各方共同承担改革成本,比如说,社会保障体制的形成就是政府、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结果。
冯中越进而把目光转向近两年来明显深化的各项改革措施,经过一番深层分析后,他得出的结论是,国企改革决不能走回头路,只有继续前行,深化改革,除此别无选择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书的原定名就是“背水一战”,后来成书时“走出困境”这个名字是作者和编辑权衡再三才确定下来的。的确,从背水一战到走出困境,应该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。
朱总理多次表示,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基本有所成效,走出困境。可以说,三年的时间对于一项如此庞大的工程来说非常紧迫。冯先生的这本著作恰逢其时,既有对过去经验的总结,也不乏对下一步对策的理论贡献,颇值得关心国有企业改革的有识之士一读。